中国国际建筑装饰及设计艺术博览会简称设博会(CIDF),诞生于2005年,每年举办一届,现已发展成为在设计师选材、时尚生活方式、空间艺术设计展览、国际环艺创新设计大赛、行业品牌推荐等领域最权威,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年度设计盛会。
目前,2022第十八届设博会正在火热进行中,组委会将充分利用设博会、中装协环艺分会、新家网等官方网站和环球装饰设计、设博会等三个公众号及短视频新媒体矩阵,同时联合新浪家居、搜狐焦点家居、太平洋家居、中装新网、腾讯家居、网易家居、凤凰家居等权威行业媒体,对历届部分优秀获奖设计师以及设博会嘉宾进行专访并推广,共同探讨设计行业的经营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本期我们采访到了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环境艺术分会副会长喻超勇先生。
1、请问您踏入设计领域多少年了,能不能请您谈谈初入这行时的初衷?
我之前是搞油画艺术创作的,因为工作的缘故,转行做了设计,这样倒也有很多的便利,可以用艺术家独到的眼光,去做设计,从九十年代初我开始步入到设计行业,算起来做设计也已经近30年了。
在最初踏入设计领域时,个人的想法很单纯,作为一名设计师,需要思考的是怎样才能通过设计将我们身边的环境变得更加美好。而经历过这么多年,发现这个初衷并没有改变,一切始于最纯粹的初心,而成就于最真挚的热爱。
2、这么多年来,您在提高自身修养、专业素养做了哪些努力?
设计作为一种兼顾物质与精神双重价值的人类活动,有其独特的存世使命。设计的修养是由价值观、见识、专业知识和生活经验共同完成的。设计师只有内在的修炼和修养提高了,才能设计出精品,否则就只能流于平凡,或被时代抛弃。
<图1 与意大利建筑师Mauricio Cardenas(马儒修)考察中国建筑>
<图2 与希腊建筑师Kostas Chatzigiannis(康希)工作合影>
本着这样的意念,在提升自我专业素养方面,个人也与时俱进,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先是去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读研,师从意大利著名设计师Mauricio Cardenas先生,并与同行、同学们相互学习、相互切磋,共同提升,随后又去芬兰阿尔托艺术大学游学、瑞典皇家理工大学做学术访问,并且到北京大学文博考古学院学习中国古建筑设计专业,期间还多次受邀到北美高点家具展、意大利米兰家具展看展、观摩。
记忆最深的活动就是代表上海同济EMBA协会,到日本安藤忠雄设计事务所,做专业学术访问,与建筑设计大师面对面的交流,其间获益匪浅,通过分享设计作品深深体会到建筑与环境、人文是密不可分的,在理性与感性中,我们要寻找到它们之间的平衡,这对于现代设计师来讲,永远是一个要解决的课题.....
<图3 与日本著名建筑师安藤忠雄面对面交流>
<图4 上海同济EMBA协会访问日本安藤忠雄设计事务所>
就是这样通过大量的观摩和学习,到世界各地去旅行,每次都很努力的去完善充实自己的知识体系,从宏观到细节的种种信息都需要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找到需要它发挥作用的位置,在合适的时候能调用相关知识储备,游学或旅行中丰富阅历和积累的人生经验、及各种不同空间形式带给自己的感受,新材料、新构造对自我的视觉冲击,乃至对自然山水的感悟,对艺术的理解、文学的修养,无不能成为设计工作中的助力。认知成长一直在路上!
3、请问您所在的企业规模有多大,有哪些合作方?可以请您介绍一下主营业务以及重大案例吗?
我所在的唯美空间建筑设计公司创建于1995年,是同济大学EMBA协会理事单位。在公司专注设计二十年的历程中,曾服务过国内外大中型企业100多家,其中包括世界五百强企业,公司多次获得省级优秀装修装饰企业,省级建设工程“中州杯”奖,项目多次获得设计大奖,近期并获得第八届中国装饰设计大赛(CBDA设计奖)医疗空间方案类金奖,第八届中国装饰设计大赛(CBDA设计奖)装饰行业创新设计人物奖。
公司设计顾问团由著名意大利建筑师Mauricio Cardenas(马儒修)、希腊建筑师Kostas Chatzigiannis(康希)等组成,公司在顾问团的带领下,形成了具有国际专业水准的设计团队,为每一个项目设计提供国际先进理念,并一直在国内外景观建筑、养老服务、乡村振兴建设及规划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依靠多年的运作经验和市场洞察力,逐步形成独特企业文化,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从业品德和追求原创设计的品质。设计精益求精是我们的始终追求。
目前根据中国市场的总体总包模式的设计输入模式,是设计负责人要全流程参与项目,直到竣工验收。因此公司在现阶段基本是做设计施工一体化,由设计来指导施工,并保证设计效果的实现。
现在主营的业务是做康养、医疗方面的项目,以养老、健康方面的项目设计为主,其中还包括项目投资及实施。我们的理念是可以围绕着景观建筑、医疗健康养老,为客户提供更全面、更周到、更优质的设计服务。
<图5 与美国嘉吉食品亚太经理合作留影>
公司的合作对象大多都是比较有影响力的客户,其中作品之一是为美国嘉吉食品公司做的项目设计,该公司属世界500强企业、全球最大的动物营养品和农产品制造商,美国嘉吉公司投资的8600万美元的果糖生产项目,由唯美空间建筑公司来设计承接、建设完成,由于设计施工出色,成为嘉吉公司在中国的样板工厂,被嘉吉亚太经理誉为“最美丽的中国工厂”。
4、目前,国内的新冠疫情呈现出常态化发展趋势,对设计行业带来了较大的影响,那么新冠疫情下您对医疗设计 / 康养设计有哪些新思考呢?
2020年的这场新冠疫情其实是一个划时代的改变,它不仅改变了全球的格局,同时也改变了大家对健康、对传染病以及对医疗建筑、康养建筑和居住生活空间的观念,疫情常态化对经济的冲击比较大,特别是对设计行业带来更大的影响。
疫情过后,整个设计行业会重新洗牌,设计公司应该去寻找新的生存模式和新的业务方向。未来的设计,会重点考虑功能与空间的一些融合点,特别是对环保、动线设计及无菌化的设计思考,让建筑空间更健康、更环保。
目前我们设计的比较多的是康养空间,更多地考虑一些适老化空间的一些细节,包括适老化的家具,适老化的用品及历史记忆等一些细节考量。未来康养和居住空间设计应该把绿化和水系也考虑进去,人走进去能体会到原始森林的感觉,感受到欣欣向荣的生命力量,相信入住者也会由此对生命更加有信心。对生活更加热爱,我们也希望能将海绵式、孔洞式的绿化植入到设计理念中去,让康养空间的每个位置都可以看到绿色和阳光。
<作品图1>
<作品图2>
<作品图3>
<作品图4>
虽然设计是非常个人化的东西,带有设计师的一些理念和经验,但是随着时代发展的日新月异,建筑及场景将会越来越复杂,设计师如何更加理性、快速地应对世界的变化,是考量我们这一代人尖锐的问题,其实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的算法,包括大数据等等,都可以成为数据驱动设计的源泉。
康养社区在未来设计上也要考虑到消杀细节,如空间区分脏、净分离区域,配置除臭鞋柜、衣服除味机等。另外,这次疫情电梯成了感染病毒的高危场所,导致人们都不敢按电梯。未来康养社区会采用人脸识技术,根据住户行为轨迹自动控制社区内的公共配套设备,实现住户在社区公共场所的“零触碰”。比如自动呼梯,通过人脸识别把人们送回对应楼层,让入住者更有安全感。
还要考虑到通用化设计、情感化设计因素,降低老年人对环境的陌生感,增强就医体验,关注"情感无障碍"设计与关爱设计的融入。伴随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的进步,5G通信、物联网、智能穿戴、无人智能设备等技术已普遍应用于康养工作,但在对于老龄病患的医护工作中应考虑到老年人的使用需求和习惯,注重设备的可操控性和易用性,避免老龄病患因信息传达障碍导致的负面就医体验,做到高效与安全就医。
另外在做医疗工艺设计的时候,如何排房间才能使护士医生、病人的动线最短这类问题,以前通常需要设计师做出模型与客户和医院的甲方一起讨论,但是有时也会因为各自的理念不同而不能达成共识,如果通过数据方式将会更有利于设计师与甲方及逆行理性和高效的沟通交流。医疗设计一直是与时俱进的行业,新冠病毒的蔓延则为未来医院设计在传染病防治上提出了新的要求。
5、据了解,您的企业参与了很多优秀的项目,特别是在医疗、康养设计项目方面,赢得了业界的高度认可,请您谈谈在医疗、康养设计领域多年的心得、感受?
新冠疫情发生之后,健康产业有望成为新时代的发展代言。公众对健康意识将进一步提高,从身体、精神、社区层面来追求积极的生活方式,防患于未然。加上中国的老龄化趋势,未来对医疗健康养老的诉求将会更大。同时,随着高端医养市场需求的浮现,这类项目将更加注重于为住户打造舒适且充满活力的社区,使用智能化设计保证在后台无缝的提供康养配套服务,提供居家即度假的高品质生活体验。
疫情过后,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转变,加深了对康养的认知,也提升了康养需求。在疫情的催化下,远程医疗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并持续发展,其设备和诊疗方式对新型医养空间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我们也在实践中发现开发商、医疗机构、运营方等多方正在尝试将医疗、康养和商业配套设施进行融合,未来将催生出新的综合体形态。
在满足分区布局、功能衔接、明晰流线、实用安全等基本诉求的设计基础上,未来的康养诊疗空间需要帮助患者在心理上打消刻板印象中传统医院带来的恐惧和紧张感,创造一个更加温暖、疗愈甚至欢快的就诊环境。毕竟医生是背着患者过河的人,循证设计支持下的可持续医疗建筑设计将进一步帮助医患双方建立信任感、增强亲切感,同时有效促进患者恢复、舒缓医务人员情绪。未来的医养空间设计将不再像"医院",它或许更像公园、购物中心、像家。让老年人在其中得到的不仅仅只是护理服务,而更应该是另一种崭新生活的开始,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医,老有所乐”。
<作品图5>
<作品图6>
<作品图7>
<作品图8>
6、无论是业主还是设计师都希望有一个“好的设计”,您是如何评判作品是一个“好设计”的呢?
个人认为好的设计首先是项目的功能性,也就是是否满足了业主生活方式的需要,空间的使用功能是否最大化,规划布局是否最契合业主要求的空间布局,其次就是设计元素,包括软硬装的材料、色彩设计是否和谐,空间的水系统、光系统、通风、采光设计是否合理。
然后是水电暖通讯等设施的配备,项目设计是否便于使用,是否方便后期维护,是否是一个可持续性的设计,是否在和其他同类的项目相比的时候有比较大的优点,是否达到或是超出了项目的本意等。在项目的设计过程中,更要探索设计的便捷和人性化,细节设计贴心,强化空间的感官效果,使空间设计获得生命的气息,如果多方面设计都是合适的,与甲方的要求是匹配的,那这个项目一定是一个比较好的设计。
7、您是如何培养新加入的设计师呢?
公司新来的设计师必须参加公司的项目实习,参与项目设计的方案讨论,在头脑风暴中开阔思路,在项目中实践。跟踪项目全过程,做到设计和施工的全程参与,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首先是培养年轻设计师的集体荣誉感,每个岗位都有明确的分工,大家各司其职,每个人都明白自己在团队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全力以赴投入工作之余要有无私的奉献精神。
平时的工作协作中,我们注重新老设计师的搭配组合,年轻人有活力,脑子转得快,常有很多新的想法,年长的设计师有经验,可以给他们指导点拨一下,找到较有效的途径,多人共同协作,使得项目推进效率非常高。典型的师傅带徒弟的工作方法,年长的设计师必须要带一个新的设计师做徒弟去完成工作,工作之余,公司同事之间也像兄弟姐妹一样,经常一起聚会、交流、团建,正是这些情感的联系,才让年轻的设计师迅速融入公司的队伍,迅速成为比较亲切的家人和亲密的战友。
公司的团队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很多的项目要去共同完成,我们的目标是要成为一支能够战斗的优秀装饰设计团队,成为当地设计行业的重要支柱,我们一直在为此而努力着。
<图6与瑞典Wingardh Arkitektkontor建筑事务所创建人Gert Wingardh博士交流 >
<图7 与瑞典SWECO集团首席总规划师Ulf Ranhagen教授交流>
8、关于设计与施工,目前业内有两种观点,一是主张设计与施工分离,二是主张设计和施工不可分离。您赞同哪种观点,您如何看待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设计和施工不分离更好,这种模式还是有一定的优越性,很多超级建筑设计,如果没有设计全程的跟进和指导,施工较终效果可能就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了。
一个好的设计师不仅仅能够完成设计图纸,更重要的是能让好的设计完美的落地,没有一个好的设计师做指导的施工现场,会在具体施工中施工方误读设计本真的内容,也容易让委托方在现场进行无预见的调整和改造。
反过来看,其实我们设计师在施工配合的过程中也受益匪浅,不但学习了施工工艺和流程,还能从细节处进行改进,创造出许多新的施工方案。施工方在设计师的指导和引领下,也会将项目做的更细致更完善,因此在现阶段,我们还是比较支持设计施工一体化,由设计来指导施工,并保证设计效果的实现。
评论(0)